题图
视觉中国
一碗米饭的含糖量是多少?
年播出的BBC纪录片《碳水化合物的真相》(《Thetruthaboutcarbs》)给出的答案,可能出乎绝大多数人,尤其是中国人的预料——“相当于20块方糖”。
纪录片把碳水分成三类。一是米黄色碳水,主要来源是米饭、面包、谷物等淀粉类主食;二是白色碳水,主要来自富含糖的碳酸饮料、加工食品等;第三类绿色碳水,则是以水果蔬菜为代表绿色纤维。
不管是淀粉还是糖,都会在体内迅速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立即涌入血液,给身体供能,但如果食用太多碳水,过剩的葡萄糖就会转化为脂肪。绿色纤维则对人体健康有利,尤其是利于肠道健康。
很多人都吃错了碳水——过量摄入白色和米黄色碳水,同时绿色碳水又吃得太少。
BBC另一部纪录片《全球最健康的饮食方式》指出,中国人的健康饮食排名全球第18名。之所以没能排名最前列,主要因为中国人以大米为主食有关。更准确地说,是与中国人过去数千年以来形成的对米饭的烹饪方式有关。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一刀切地否定米饭作为主食的价值,毕竟这是中国人几千年以来的饮食传统,真正应该做的是,需要树立正确的低糖观。只有这样,才能让已经吃饱,但还想吃好的中国人保持合理体重和身体健康,规避不健康生活。
而要想在不舍弃米饭作为主食的传统,保证煮出来的饭口感不下降,且帮助肥胖和高糖人群减重、降糖的前提下,唯有在煮饭的过程当中让糖分的含量恰到好处。
用IoT技术管理健康
中国小家电品牌美的与江南大学研究发现,米饭可细分为快速消化淀粉、慢速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三种结构。抗性淀粉能够延缓糖分吸收,从而调节血糖水平。提高米饭中抗性淀粉含量,便能真正控制血糖升幅。
不同蒸煮方式对米饭淀粉消化性的影响也不同。先煮后蒸,蒸汽加热的方式,能使直链淀粉与脂肪酸反应形成复合物,改变大米成分间结构状态,提升抗性淀粉含量,同时口感变化不大。
基于上述发现,年,美的对外发布了为有控糖需求的人群设计的一代低糖电饭煲。虽然价格都在千元级别,但是美的一代低糖电饭煲热销。用美的生活电器事业部研发负责人黄兵的话说,“一进市场立马就卖爆了。”
而在年4月15日举行的美的生活小家电新品发布会上,美的承诺消费者+的电饭煲全线配置IoT功能,+的电饭煲搭载低糖技术。
在以电饭煲为代表的小家电行业,甚至整个制造领域,全国厂商都将日本制造比作行业标杆,但能真正比肩与超越的国内品牌寥寥。科技创新硬件超越是一方面,新赛道的开拓也是造就行业第一的法则。
早期,为追赶日本制造,美的一口气砍掉了个低端电饭煲产品。而在年,美的组建了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成立跨学科大团队,攻坚低糖好米饭。
经过25人、天和近次试验,准备了50多种米水混合的方案,美的研究所取得了一系列成就。除了前文提到的发现之外,还包括——通过干蒸方式能提升米饭中抗性淀粉的成分,而在米饭烹饪过程中,控制好温度,就能保留抗性淀粉。
其中,针对米饭对升糖的影响,研究所采用了只大老鼠进行了天的试验,最终探明了米饭升糖机理,提出了控糖模型。
基于一系列研究成果,研究所发表国际论文10篇:其中SCI2篇,累计IF5.43(行业平均IF1.84),申请了54项专利。
有了这些基础研究成果,美的又进一步将其转化为产品。
控糖米饭的工艺要求对米饭先煮后蒸,同时进行米水分离,整个过程需克服两大难点,即硬件突破和软件配合。
硬件创新方面,美的研发了IH潮汐冲刷沥糖技术和沥糖釜。IH潮汐冲刷沥糖技术是通过底部和侧面开孔实现米水分离,又可进水冲刷,最终实现了米水分离循环沥糖。
但光有硬件不行,还需软件跟上。美的基于自己过去多年的行业积累,研发出了快速起沸算法,形成潮汐动力,通过算法控制实现米饭先煮再蒸的烹饪工艺。
基于软硬结合,美的电饭煲实现了米饭降糖效果和口感的双收。南方医科大学临床研究观察发现,食用了美的低糖电饭煲煮出来的米饭后,食用者餐后2小时血糖升幅下降20.06%,而米饭的口感依然与普通电饭煲持平。
美的把电饭煲升级为低糖智能电饭煲,通过IoT技术生成烹饪曲线,同时搭载沥糖釜,从而实现低糖。
在4月15日的发布会上,黄兵表示,美的将原有的条大米烹饪曲线,升级至条。这意味着美的大米地图烹饪曲线的积累数据,能满足几乎所有用户的使用环境、口感喜好的定制化需求,以及市面上大部分在售米种的差异化需求。
美的生活电器事业部研发负责人黄兵
美的IoT电饭煲还在不断升级。比如与糖护士血糖测量仪合作,通过智能记录仪测试血糖,采集用户血糖数据曲线变化。
另外,美的美居App可以直接连接糖护士(Dnurse),记录用户血糖变化,给用户推荐食谱。
总结就是,通过IoT技术,美的从终端、技术、内容、食谱、数据几个维度帮助用户控糖。
美的方面表示,未来美的低糖电饭煲将会搭载更多的内容和服务,比如接入更多的第三方健康管理设备,手环,血压计等,帮助用户进行个人健康管理,甚至还可能打通AI医疗,实现远程问诊。
IoT路径之别
最近几年,随着传感器、带宽、边缘计算、硬件、存储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需求,全球IoT市场迎来了迅猛的增长。IDC在年就曾预计,年全球IoT支出将达亿美元,年则将突破1万亿美元,年进一步升至1.1万亿美元;-年平均复合年增率(CAGR)预估为14.4%。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王卫明曾表示,网络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物联网作为网络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正在推动经济社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国家也在政策上不断给予指引和支持。进入年,中央就连续多次部署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在内的“新基建”,让这几个在过去几年已经成为整个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的技术,在今年又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政策指引、技术革新、消费推动等一系列利好之下,包括美的、华为在内的厂商纷纷加码以智慧家居为代表的IoT产业。
尽管IoT智慧家居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但是不同厂商的逻辑和优势不尽相同。其中,互联网型企业和家电企业的IoT发展路径也不尽相同。
在IoT领域,互联网品牌走的模式是单兵突破路径,只能从智能手机出发,占领移动互联网入口,在产品崇尚爆款思维,在营销层面主打性价比。
由于贴牌的方式很难走通,互联网品牌只能一个元器件一个元器件去谈。但是既然是物联网,那么逻辑自然就重在联网,这也意味着IoT战略需要系统级的配合。对任何厂商来说,如果要想在IoT领域有所建树,就必须建立起足够的品类规模,且自己能完全掌控落地产品。这也是为什么IoT智慧家居厂商们都祭出了足够丰富的品类。
相比之下,美的从一开始就采用“集团作战”的模式进军智能家居市场。多家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市场,美的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16个品类占据第一。
正是因为50多年专注于小家电,美的在各个小家电品类积累了足够深的know-how、完善的工业体系、成熟的供应链,构建起了丰富的产品品类和较低的整体成本,并且很快就连接起了用户市场,掌握获得2亿家庭的真实用户数据。
截至年2月,美的在全球已售卖超过万件智能家电,超过万用户使用美的智能家电和智慧生活服务。
众所周知,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IoT,比拼最核心的因素之一就是数据。数据就是新的“石油”,就是生产力,能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高的利润。“投喂”的数据,量越大、维度越多,越接近用户行为,就越有价值,越能反过来提高算法的精准度,提高厂商的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
卖出如此大规模的智能家电,掌握海量的真实用户数据,意味着美的真正在智慧家居领域洞察到了用户的行为习惯、人群画像,有利于数据的积累和打通,实现全场景智能连接,提供全方位智能体验,也卡住了领先的身位,并拥有不断精益求精的基础和综合实力。
美的也不断在全球范围内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设有28个研发中心,其中11个在国外,构建起了4+2的全球化研发网络,建设有34个生产基地,分布于13个国家,包括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欧洲研发中心、位于美国路易斯维尔的美国研发中心,建在大阪的日本研发中心。
全球化的研发布局,为美的带来了丰硕的创新成果。
比如,在芯片方面,美的IoT就已经开始定制智能芯片,并将其应用于全品类产品;而在中间层,美的建立起行业首个AI语音交互平台,并开放其开发者平台;在应用端,不仅以美的美居App为旗舰整合了事业部三十多个APP,并且在用户体验方面精细化打磨,“极速配网”直击行业痛点难点,将用户的配网等待时长大大缩短,创造了4.62秒(平均10秒内)的行业纪录。
在抗击疫情期间,美的美居App就升级了家庭微气候健康空气场景,将空调、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空气球传感器多个设备联动,从温度、湿度、风速、洁净度多个维度对空气进行精准调节。而美的美居App还提供智慧厨房、安防、客厅、卫浴等八大场景,并支持用户自定义场景,满足个性化需求。
与此同时,美的还与华为、阿里巴巴、京东、OPPO、vivo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建立伙伴关系,形成优势互补,构建智慧家居生态。截至目前,美的美居App也已经接入数百种智能终端,外部合作伙伴包括华为、腾讯、百度、公牛、OPPO和vivo等。除了手机App,用户还可以通过智能音箱操控家电,解放双手。
黄兵说,
“IoT不是空谈,美的已全面将IoT技术应用到产品之中。我们比友商更先补完互联网软件端过去十几年的功课。比起在互联网技术端有先天优势的纯互联网品牌,我们的精益供应链、以及需要大量时间积累的硬件端研发优势,互联网品牌,至少再追我三十年。目前,美的IoT物联网智能技术,在全国甚至全球,几乎没有竞争对手。随着5G网络的普及,美的将在行业率先进入IoT物联网技术的黄金时期。”
尽管IoT产业增长迅猛,但还远没有进入成熟期。就像人工智能一样,决定IoT战略成败的一个关键要素依然是数据。互联网品牌在大众认知中是在互联网用户上占据优势,但美的才是真正在智能居家用户数据上积累了海量数据。未来,IoT智慧家居厂商依然会朝着不同的路径前进,但对市场的争夺只会越来越白热化。
结语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BBC的纪录片让很多人惊呼,自己关于碳水的知识被刷新了。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人富裕起来了,解决了饿肚子的问题,但与此同时,白色碳水和米黄色碳水的摄入量越来越高,也导致体内热量和糖分含量高企,肥胖和糖尿病人群也越来越多。
但碳水不是洪水猛兽,我们不应该一边倒地拒绝碳水,而是应该科学合理地食用碳水,即多食用绿色碳水,降低白色碳水和米黄色碳水中的含糖量。
米饭不应该成为中国人的饮食原罪。在米饭的烹饪过程中,我们要合理降糖,让含糖量降低到恰到好处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