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格上理财
人,为什么会活得这么累?
01
本能,还是反本能?
很多人都听过一个寓言:蝎子请青蛙背自己过河,青蛙有点害怕蝎子蜇自己,蝎子说不会的,那样自己也会死。青蛙相信了,可游到一半,蝎子还是蜇了青蛙一下。最后,快要淹死的蝎子很抱歉地对快要被毒死的青蛙说:“对不起,我控制不住我自己啊。”
有时候,本能给我们带来的是“明知是坑也要往下跳”的反应:
虽然工作很多,但我们仍然手机一拿就刷个不停;
面对别人激烈的反对意见,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反击”,而不是判断;
投资理财,下跌后很便宜时不敢买,一定要大涨后再追进……
但更多时候,本能反应才是你活着看到这篇文章的原因:
大部分让人觉得不舒适心脏骤跳的东西,比如蛇、从高空往下看,实际上也都具有危险性;
看到小东西向自己飞过来,会本能的闭眼,大东西会本能地抱头;
饿了要吃,渴了要喝、困了要睡、受伤会痛……
有人总结规律:简单的事听本能的,复杂的事要反本能……
但实际上,如果遇上了一些特别复杂的决策、难以权衡的两难问题,或者决策时间信息量不足的情况,无论是历史上的政治人物,还有现在的商业领袖,都更倾向于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仍然是本能占了上风。
你看,本能对我们的影响,正面和负面都很大,又不是“何时有利何时有弊”那么简单,这就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了。
02
本能是“预付”的生存成本
人类对有危险的东西,本能地感到恐惧,是进化选择的结果。
假设几千万年前,一群类人猿中有两种基因,一部分猿有“恐惧基因”,一部分没有,你觉得哪一部分最有可能是我们的祖先呢?当然是前者,后者很容易去接近那些危险的东西,最后死翘翘,从而没有机会进化成人类。
很多人对“痛觉”这种本能不以为然,但是你想一想,很多癌症早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如果人类进化出“早期癌症痛觉”的本能,是不是可以挽救很多生命?人类没有这个本能,因为大部分癌症是老年病,我们祖先根本活不到那个年纪。
进化永远是朝着最容易活下来的方向,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做任何事都有成本,一个人要能生存下去,必须使生存的收获大于生存的成本,而本能就是我们的祖先通过进化机制为我们“充值预付”的生存成本。
“要致富,先修路”,本能的作用就是“道路”等生存的基础建设,“一次投资,终身受益”对吃饭穿衣这种大量而简单的行为进行快速决策,降低生存的成本。
事实上,本能可以后天形成,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练习”,让习得的能力成为一种本能。围棋国手可以蒙上眼睛同时跟十个业余高手下棋,《卖油翁》里用油穿过铜钱的“卖油翁”,“无他,但手熟尔”,都是把技能变成本能。
降本增效,这是本能趋利避害的一面,但问题在于,本能的受益者有时并不是“本人”。
03
人是基因的容器
有一本书叫《自私的基因》,作者道金斯是英国的一位生物学家,他提出一个很震撼的观点:人是基因的容器。
作者认为,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大部分行为看似自主决定,其实背后都是被基因操控,实现“让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的目的。
比如,我们平时都会赞美母爱,认为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爱,但实际上,母爱是基因创造的一种让自己可以持续复制下去的机制。
当然这里所谓的“目的”,跟我们平常生活中定义的“主观的目的”不一样,是指一种机制导致的必然结果: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愿意生孩子,但对于人类而言,生孩子却是人类基因机制作用的结果。
有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们买了一批钱包,装上钱,在照片夹里分别装上婴儿的照片、狗狗的照片、全家福、慈善捐款证明,然后丢在大街上,假装是遗失的。几周后,钱包被返还的统计结果表明:比例最高的就是装着婴儿照片的钱包,占总数的35%。
生孩子是一件纯粹“损已利他”的事,遗传基因想出的“诡计”就是创造出一种“喜欢婴儿、保护婴儿的本能”。
《自私的基因》把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都归因于基因的生存机制,母爱如此,计划生育也是如此,夫妻忠诚是如此,红杏出墙也是如此,自私是一种自私,利他行为也是一种自私,
书里面有一个叫“亲代投资”的概念,为了把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动物会倾向于多生,但是生下来之后,母亲却不能够对每一个孩子一视同仁,为了增加基因延续下去的概率,会有选择性的重点“投资”。
中国古代“不孝”和“不肖”这两个词是同义的,“不肖”就是不像我的意思,不像我的那就是我的基因比较少,那就是对我“不孝”。
所以道金斯说“人类是基因的容器”,那么,本能就作为一种生存的机制,其受益的对象不是个体,而物种。
当个体的利益与物种的利益抵触时,很可能本能要牺牲的,是你自己。
04
当竞争者拥有同样的本能
一罐可乐含35克蔗糖,相当于9块方糖。9块方糖真的一口气吃下去,要腻死你,然而在可口可乐神秘的配方掩盖下,你只会感到愉悦。
科学家发现,人们在摄入糖分的时候,负责提供快感的多巴胺受体会被激活,给人提供满足感,所以叫“肥宅快乐水”。事实上,大部分食品配方研究的都是如何让你吃更多糖而不发腻。
为什么吃糖是人类的本能呢?因为相对于另两种能量的来源“蛋白质”和“脂肪”而言,获得糖的途径更多,喜欢吃糖的祖先更容易活下来。
那么,糖吃多的产生的健康问题呢?对于基因不重要,因为这些病都是中年之后才得的,我们的祖先根本活不到那个年纪。
这就是基因与个体的利益冲突,基因只需要你活下来,活到能把基因遗传给下一代(所以催婚是父母的本能),而我们的愿望却是“活得健康,活得精彩”。
这就让现代人每天都在跟自己的本能作战。
大部分人不能长时间专注于某事,因为专注非常消耗能量,人类的祖先最重要的是爆发力,专注并没有太多好处。
但专注力对于现代人却非常重要,这是一个高度分工的年代,只有专注才能利用同样时间,习得更多的技能。
再说“延时满足”,那些为了长远利放弃眼前享受的人,未来往往有更大的出息。
不过,“延时满足”让我们觉得痛苦,因为它也是反本能的。如果我们的祖先拥有这个基因,有肉吃的时候不吃饱,又没有食物储存技术,如果接下来几天没吃的,那就……没有我们了。
为什么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几乎一切都是反本能的呢?
本能是我们在跟自然斗争时“进化”出的能力,可当我们人类已经是这个地球上无敌的存在时,我们竞争对手就变成了“我们的同类”。资源是稀缺的,你追求的,也是别人想要的。
当竞争者拥有同样的本能时,本能就成了竞争中的累赘,成了一种灾难,“反本能”反而成了致胜之道。
比如“从众心理”。工作中,如果大部分人都持某一个观点,你就不太敢发出不同的声音,因为“从众”是本能,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充满威胁的环境中,只有跟群体保持一致,才能活下来。
但到了现代社会,人的社会性超过了人的自然性,“从众”就变成了一种灾难,大众永远像没头苍蝇一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能把希特勒选上台,也能制造一个又一个的股市泡沫。
而投资大师说的“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就是赤裸裸的“反本能”了。
可是,让我们再进一步想一想,如果大家都学会“反本能”,如果“反本能”反而成为本能了,那世界又会是怎样的呢?
05
为什么我们活得这么累?
人类一般在15、6岁就性成熟了,此时理性尚未发育健全,做事不考虑后果,所以很容易情不自禁地弄出后代来。这个本能,是基因的“阴谋”。
偏偏到了现代文明,大家觉得这段时间最适合读书学知识,就拼命防止青少年早恋,不惜立法把结婚生子的年龄延迟几年后,可到那时,人的理性已经健全,哪里还肯做生孩子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事儿?
大自然是公平的,反本能让我们得到想要的东西时,也会附赠一个我们不喜欢的东西。
《人类简史》一书中,作者认为:农业生产的效率比狩猎采集高,所以,农耕时代的人口迅速膨胀,从此确立了“地球主角”的地位。但作为个体而言,从事狩猎采集其实比农业生产更幸福,因为狩猎采集消耗的体力成本,远远小于农业生产,也就是不那么累。
其实也可以从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狩猎采集只需要简单的分工,人跟人的关系相对平等;农耕时代需要大规模的社会协作,需要克服人与生俱来的散漫、自由的天性,这是一种“反本能”的活动,就要建立一个极权的组织,这样阶级就产生了,奴隶也产生了。
其实,就生活水平而言,奴隶社会的奴隶,也比原始社会的自由人,活得更好,我们所谓的“悲惨”是指权利地位上的不平等。
但人追求真是“平等”吗?那些造反的农民英雄,成功了就是另一个皇帝,我们追求的不是“平等”,而是“比别人更平等”。
当“反本能”用来对付同类竞争者时,我们要的不是“过得比从前好”,而是“只要我过得比你好,过得比你们都好”——这不是我们虚荣,而是资源有限,阶层不进则退。
人人都“反本能”的高度竞争的社会,其结果就是:作为群体,社会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发展,人类数量在增长,越来越是地球上无敌的存在;但做为个体,越来越不幸福,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想回归“李子柒”们创造的自然幻境。
今天人类社会面对的环境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能源危机,甚至贫富分化问题,一定程度上都是“反本能”的现代文明和竞争社会带来的问题,所以很多人开始反思“反本能”。
06
本文的四个重要观点
金庸小说中武功最高的人是《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慕容博和萧远山潜伏在少林寺,偷学了少林72门绝技,扫地僧却像抓小鸡一样,一手一个,属于灭霸级的存在。为什么他的武功会这么高呢?书中通过他对慕容博和萧远山的规劝,间接给出了答案。
扫地僧对这两人说,每多学一门,就会多一份内伤,这时就需要用佛法来化解。
原来,扫地僧武功高,是因为他的佛法高。
天龙八部是一部佛学色彩很浓的小说,所以,用“佛法化解内伤”不过是金庸的受佛学影响的人生观,但小说家的笔法却是一个很好类比。
在武侠小说的设定中,武功是一种“反本能”,因为他需要你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人家一拳打过来,正常人本能地躲避,学武的人却要反本能,要么提前预测对手的出拳,要么硬挡过去。
佛法却是一种本能,佛家说“万法无常,万法无我”,就是说人无法永远拥有一样东西,所以要放下执念,才能从痛苦中解脱。
而武林就是一个所有人都在“反本能”的世界,内心不知不觉积累了执念,需要佛法来化解。武功越高,你的反本能的能力越强,就越需要用讲本能的佛法去调和。
所以科技越发达,人类越需要宗教来获得心灵慰籍。
让我们回顾一下本文的四个重要观点:
1、本能是我们的祖先通过进化机制为我们“充值预付”的生存成本;
2、本能受益的对象不是个体,而是物种;
3、当我们的“敌人”是拥有同样本能的同类时,“反本能”反而成了致胜之道;
4、“反本能”的社会竞争,其结果就是,群体不断进步,个体越来越不幸福
有哲学家说,人类时代是一个悖论。
悖论是指同一命题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通向正确的逻辑中一定隐藏着通向失败的路径,最好的例子是,人类发明了救命的抗生素的同时,也制造了可以毁灭自己的“超级细菌”。
“本能”和“反本能”就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悖论。我们的每一个决定,无非在是“本能”和“反本能”中选择一个,但无论选择哪一个,都可能被另一个反噬。
这就提醒我们,不要过度榨取资源,不要无限度的提高效率,不要偏执于正确的观点,不要停留在成功的终点,否则就是开头的那个寓言:“我控制不住我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