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赚钱的套路上层的人怎么玩的上

#媒体人周刊#

文/一个只想搞钱的魔王君第篇

「圈层间对钱的概念」

  不同圈层间对「钱」的概念是不尽相同的,这就导致了圈层间赚钱方式的不同。

  就好比马云之前说过:“我对赚钱以前没兴趣,现在更没兴趣,所有做企业都应该赚钱,赚钱是一种结果。至于什么是乐趣,你做自己开心、觉得有意义的事情,跟一批人把这件事做好,这才有乐趣。”

  那个时候无法理解,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些有钱人就喜欢整这些花里胡哨的事,明明在拥有者普通人几辈子都赚不来的财富,嘴上却在装X说对钱不感兴趣,还只想做自己开心有意义的事情,要不咱俩来互换身份看看?

  所以,你看,不同圈层的人因为对「钱」的概念不同,因此很难去跨圈层认同,产生共鸣。有钱人说的话,普通人认为是在装X,实际上你也无法理解他的乐趣。

  同理,上层圈层的人也无法理解下层圈层的人赚钱逻辑,换句话说就是,「你为什么要那样做?你为什么不这样做?」

  记得有去年有一档国产综艺节目,叫《亲爱的,来吃饭》,节目的设定是以往高高在上明星分成两队,随机去敲门,去素人家里蹭饭,有人则戏称为「明星要饭」。当时的口碑可以说是烂到不能再烂了,当然这也是综艺节目的惯用套路,有话题热度,才会有去   总结就是,圈层不同,不要强融,若要强融,必定闹掰。

  如同之前所说的「方糖」,如果三维的「方糖」被切割成二维体,铺满整个平面,你还能认出这就是那块「方糖」吗?恐怕头都要摇成拨浪鼓了。也就是说二维的人永远无法理解三维体的存在,而见过「方糖」三维体的人才能将二维体方糖给构造起来。

  在「方糖」还没有成形的时候,二维的人只会认为这家伙整得如此花里胡哨有什么用,也搞不明白他在做什么。

「上层的人怎么来赚钱?」

  之前文章里说过,下层和中层的人都有什么样的赚钱套路,但这种赚钱套路还是属于挣钱、赚钱这样的辛苦方式,那很多人就会好奇,上层的人怎么赚钱呢?

  刚才也都说过,不同圈层的人对钱的概念不同,下层和中层的人看待赚钱还是停留在「空间」这一层次上,上层的人则是从「时间」这个层次来看待赚钱这事。

  记得《西虹市首富》里面王多鱼推出「脂肪险」有一段演讲的话:即使我每天都在拼命地花钱,没日没夜的挥霍,绞尽脑汁地去琢磨怎么败家,但是我的钱呢,它们就像有繁殖能力一般,越花越多,越花越多!

  一个人不劳而获却又合理得拥有这么多的财富,你瞅着来气不?讨厌不?欠不欠揍?

  这里有个形象的形容词是「繁殖能力」,用它来比喻上层圈层的赚钱本质不足为过。

  答案也呼之欲出了,上层的人怎么玩?他们就是在玩「金融」。

「底层的人为什么不能玩金融?」

  这答案一说,嚷嚷的人也不少,普通人说,金融啊,我懂啊,我也玩金融了,按这么说,那我是不是就是上层人啦?

  你在仔细想一想,你那哪里是玩金融啊,那是被金融玩,生生不息的韭菜被人割了一茬又一茬。

  同样玩博彩上桌之人,一个是做庄,一个是赌徒,发牌之人和玩牌之人能一样吗?

  金融本身是一种工具,把它比做一个行业肯定也不恰当,但大家都是这么理解的,所以也只能这么来。人性里面有个弱点就是,你自以为很懂,实际上你连皮毛都还没摸到。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自己的赛道上被「外来者」给颠覆了。

  犹记得当时魔王君在贷款行业,这属于「金融」的一个板块,那时候很多人入行也没多久,后面纷纷出去自己折腾起公司来,当然,大多也是「皮包公司」。也不是说他们没赚到钱,只是很多人都自认为自己已经把「金融」给搞懂了。

  说,来回不就那两三样嘛,融资、风控、放贷。融资就是借鸡生蛋,拿别人的钱来干自己的事;放贷就是把融来的钱借出去,收取别人的利息和手续费。有些人就是弄明白了这两样,却把最重要的「风控」这一样给放弃了。

  把钱放出去不是本事,把收回来才是本领。这是有人总结「风控」的精髓所在,道理虽浅,却是诸多「韭菜」后面才玩明白的。

  反过来,你去投资很多个所谓的「项目」,其背后的本质就是「资金盘」,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你腰包里面的票票,最惨的是,很多人还沉浸在自我欺骗的「美梦中」,认为再坚持一下就可以衣食无忧退场了。

  投资谁都会,有钱就行。但是能把投资的钱收回来,把这事给做成的人少之又少。

  人是逐利,普通人定力不够,修为没到,看不透「金融」里面的弯弯绕绕,容易被迷惑,同时也容易抱着侥幸的心理,因此「以身试毒」的人居多。

「中层的人为什么玩不明白金融?」

  号称人傻钱多肯干活的中层玩金融能不能行?以前我也认为中层的人能玩明白,后面大量的「P2P暴雷」,私募公募债权违约,暴露出了地主家的傻儿子也被坑得很惨。

  这就好比在炒股的时候,有人会告诉你,懂和不懂的人结局都一样,一样被收割。

  当时还以为这是句玩笑话,如今看来,这绝对是经过社会多次摩擦之人才领悟的真理。

  底层人被收割的是金钱,中层人被收割的是资产。从结局来说,都是以失败收场,能全身而退的人少之又少,从结果来说,中层的人玩这个有可能是万丈深渊,特别是杠杆加到五倍十倍之人,下场都让人唏嘘。反观当下,没玩金融的人反而活得挺好。

  我那个朋友至今还是懊恼不已,他说如果当时收手,如今千万身家,回老家安享晚年都是绰绰有余。搞到现在,如此令人神伤,家有妻儿老小,几张口都在等着自己,而债主以及因债务违约债权方委托的催收机构让其烦不胜烦。

金融是个「修罗场」,压倒你的可能是下一个「挑战者」,在这场车轮战中,只要你还站在台上,就会有人上场陪你玩,榨干你最后一丝财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2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