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来产酒精,酒精代汽油,抗战中的糖有多重

白癜风胶囊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31219/4310951.html

俗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说的是,不同的物品在不同的时局会有不同的命运。古董这玩意,赏心悦目之用,大家日子的一旦富裕起来,对它的追求也就逐步强烈。

相反的道理。糖这种物品,在和平年代,随处可见,大家也就不当回事,而在物资紧缺的战争年代,糖则成为市场上的紧俏货,甚至是硬通货。

糖为什么会成为硬通货呢?

这是由它的属性决定的。糖和盐、粮食一样,都是生活必需品,为人们食物中的能量来源。最为关键的是,糖补充能量,比粮食速度要快得多。

很多学子在高考时,会在中场休息的时候,吃一块巧克力或者方糖,过不了几分钟,又活力满满了。

我们在稍微大的公司常常会接触到下午茶。下午茶除了让人休息放松外,还有补充能量的考虑。经典的英式下午茶由点心和茶组成,这点心里面就含有很多的糖分。

回顾历史,我们在战争中总能看到糖的影子。

二战中,很多国家的军粮中就含有糖。日本人口味偏甜,他们本国自产的牛肉罐头会放入少许砂糖。美军的伙食中,糖来得则更为直接。比如,美军C口粮中就有很多的糖衣花生、葡萄干以及焦糖、口香糖。美军直接吃糖了。

除了补充能量之外,糖还是制作酒精的重要原料。

抗日战争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相继沦陷,国际运输路线被封锁,汽油进口基本上也就切断了。为了让车轮子转起来,国民政府实行了“酒精代汽油”办法,而在当时要想制造酒精,除了少量取自杂粮,更多的是要靠各类糖类产品的转化。

随着战事的持续,物价飞涨,糖的价格更是一涨再涨。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政府甚至成立了糖蜜统购委员会,对白糖及其副产品进行统一管控。

糖有诸多用途,如果在和平时期还好,但是在战时,其供应也就无法保障了。

制糖需要甘蔗和甜菜。日本处于温带和亚寒带,其气候并不适合种植甘蔗,后来从琉球一带引进了甘蔗种植,但产糖量很低,口感也不好。而甜菜在日本的种植也仅限于北海道一带。甲午战争后,日本国内糖的消费主要靠台湾来提供。

所以,日本整体上是比较缺糖的。对于日本而言,糖难免不会沦为战略资源。在战时,一种东西一旦成为军方管控的对象,说明供应出了问题或者需求量太大,这种东西在市场上也就硬气起来。

在当时,日本政府对白糖实行配给供应,白糖的价格上涨了足足有倍之多,在黑市价格更是高得离谱。

即便全力供应军需,二战时日军陆军的砂糖一直满足不了,特别是在战争后期,更是无法保障了。

糖作为战略资源,在市场中的硬通货地位可见一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