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一波冷空气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大降温。
不知道小伙伴有没有同感:气温下降,而食欲随之旺盛起来。
每天下午变得更容易饥饿,食量也比夏天大很多,更喜欢吃高碳水、高脂肪的美食。
那么,在秋冬季如何保持好的身材呢?
不必在“吃”与“不吃”的矛盾中纠结……来听听每立健体重管理团队的营养师们怎么说。
01
为什么天气一冷就想吃?
首先,天气一冷,人体便启动“自我保护机制”。为了保持体温,就要消耗更多的热量来保暖,人体的基础代谢也会升高。因此,寒冷时人们会格外渴望吃些高热量的主食和肉食来增加体温。
其次,日照时间减少,寒冷黑暗的天气会让身体感受到压力,肾上腺会分泌糖皮质激素,从而激发食欲。
最后,老祖宗留下的生存本能。原始人类为了度过恶劣严寒的冬季,就需要在秋天吃足够多的食物,并将脂肪储存起来过冬。这种生存本能一直延续到今天。
02
远离3个减肥误区
在秋季如何延续我们的身材管理计划呢?
其实,很多我们的认知都是错误的,秋季减脂,先要远离以下三个误区。
误区一、每天运动运动就能瘦
一位高级健身教练表示,能不能达到效果,运动时间的长短是关键因素。不少人以为,每晚运动运动就能换来好身材,最后的结果往往不如人意。
其实,锻炼的前30分钟,消耗的是身体内的水分和糖分,30分钟后才开始消耗脂肪。水分和糖分减少只能暂时减轻体重,而只有消耗脂肪,才能真正达到减肥的目的。
误区二、彻底和脂肪断绝关系
脂肪类食品耐消化、抗饿,进食后可减少对淀粉类食物以及零食的摄取,对减肥起积极作用。另外,有些脂肪,例如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玉米油和橄榄油,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是减脂期间的理想食用油。
误区三、完全戒掉主食
许多人为了减肥,不吃任何主食而完全以蔬果来饱腹,这就大错特错了。
主食为身体提供必要的碳水化合物,同时让胃有足够的饱腹感。如果完全杜绝碳水化合物,身体很快就会感觉饥饿,让人吃进更多。
03
营养师建议这么吃
建议一、控糖
迪丽热巴甜品只敢吃一口!张韶涵戒糖十年!
所以,请忘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吧!奶茶饮料等即便喝起来没有多甜,却是“含糖大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第五条推荐“少盐少油、控糖限酒”里强调: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控糖并不是意味着不吃碳水化合物和水果,控糖的关键在于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
所谓的添加糖是指在加工食物或饮料中额外添加的、非食物本身含有的糖,比如白糖、方糖等。尤其是甜饮料、果汁、各种糕点、烹调用糖以及加工食品中的隐性糖。很多食物吃起来不甜,但在配料表中却有糖、果葡糖浆等字样,这就是隐性糖。
比如:一罐毫升的可乐,约有35克糖;一瓶毫升的果汁,约有45克的糖;几块甜饼干,含糖约10克;吃克雪糕,其中可能就有近20克的糖……不知不觉中,糖的摄入量可能早已超标。
分享几条小建议,可以很好的控糖:
不喝饮料、乳酸菌饮料;少喝鲜榨果汁,尽量吃新鲜水果,因为水果榨成汁后,大量的营养都被破坏了,而一杯果汁往往需要多个水果;喝牛奶、咖啡、豆浆时不放糖;购买食物时先看配料表,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玉米糖浆都属糖类,越是排在食物配料表前边的成分,其含量往往就越高;做红烧、糖醋等菜肴时,适当减少放糖或是控制食用量,饮食清淡。
建议二、改变饮食结构
改变饮食结构,开启低碳饮食。
开始,可将每日的碳水摄入量控制在50~g之间,比较容易适应,也利于坚持;减重需求强烈者可将碳水摄入量控制到50g以内。
低碳饮食真的能减重吗?
美国哈佛大学一项为期8年的追踪调查发现:每天都吃全谷物的人,要比只吃精制谷物食品的人体重轻1.1公斤。
每个人的身体都有两种功能模式:燃糖模式和燃脂模式。
普通人的「主食」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类」,如米、面食、谷物、根茎类蔬菜、水果……糖类给身体提供了大部分所需热量,所以很少需要燃烧脂肪供应能量。低碳饮食摄入较少的碳水化合物,以鱼、肉、蛋、天然的油脂、新鲜的蔬菜等作为主要能量来源。
由于饮食中糖类较少,身体会将脂肪分解成「酮体」作为主要燃料,于是燃烧脂肪成为常态,这就是「燃脂模式」。
建议以肉蛋奶等高蛋白食物、水果蔬菜和谷物为主,并以谷物类、豆类、薯类代替精米白面当做主食,这样吃,减量不减饱,减重而不减营养。
建议三、多喝水
饮水不足,会引起人体不断积储水分作为补偿,并使体内更容易积聚脂肪,导致肥胖;还可能会引起人体新陈代谢功能的紊乱,致使能量吸收多,释放少。
减脂期一定要保证每天补足8杯水。
讲真,减肥本来就是个长久投资
考验耐力更是考验毅力的一项长期工程
但总有人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减肥改变的不只是你电子秤上简单的数字
它改变的是你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