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速成的补习班教育,表面上是在应试,实际上

我从小就觉得,喝咖啡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

这样的印象和感受,来自于我阅读过的书籍,听过的音乐,看过的电影和玩过的游戏。无论何时何地,那些金发碧眼,在文字或影像中显得潇洒优雅的欧美男女,都会在工作之余、困乏之际,捧着一杯苦咖啡浅酌半晌。

那时候,我曾写下数篇关于咖啡的小说、散文或诗歌。

虽然那时候,我甚至还没有喝过咖啡。

冲泡咖啡的乐趣。

接触速溶咖啡,是在临近高考的日子。

因为学业紧张,经常需要熬夜苦读,喝一杯咖啡接着奋战,似乎成了那些日子里为数不多的惬意和浪漫。速溶咖啡的好处是味甜不苦,就像是喝一杯醇厚芳香的巧克力牛奶。

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那些喝手工咖啡的人有点呆,那么苦,还要加奶加糖,不费劲吗?

直到我接触到了飞碟咖啡、挂耳咖啡,才享受到了冲泡咖啡的真正乐趣。

起初我不太懂,把飞碟包或挂耳包往杯口一放,一壶开水就肆意地浇下去,一杯喝完再冲一杯,不亦乐乎。只是那酸涩发苦的口感,让我几乎难以忍受。

“或许,这就是咖啡的浪漫吧。”我总是这样安慰自己。

后来在某个下午,实在无法忍受咖啡苦味的我,在网上查了半个小时,才算基本掌握了冲泡咖啡包的方法:

先把飞碟或挂耳放在水杯口,用80度左右的热水细流冲泡,咖啡包水满后,等待30秒再浇水,直到水杯的水量接近80%,然后扔掉咖啡包,加入适量奶球和方糖,用小勺搅拌均匀。

所以说,冲泡咖啡的过程,和教育孩子很像,欲速则不达,盲目就坏事。

教育,要倾注心思。

喝惯了挂耳咖啡,我觉得也就那么回事。

可是当我偶然又喝了一次速溶咖啡的时候,我被震撼了:以前觉得甘之若饴的速溶咖啡,在我日益挑剔的味蕾下,简直就像是一杯猫尿。我从未想过,同样是咖啡,原来速成的咖啡,口感会这样的“次”。

表面上看起来,不管是什么咖啡,泡在杯里都是巧克力色,漂浮着些许奶昔或砂糖,可是含在口中的感受,却又天差地别,就像是两种事物。

同样,倾注了心思的教育,和只求分数和效果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

速溶咖啡,就好像许多家长孜孜以求的校外补习班,只求补差、提分和超前,不考虑教育质量和方式;

挂耳咖啡,就像是标准化的公立教育,有着成熟的流程体系和课程设计,对孩子知识素养的提升是全面的。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让孩子单纯只接受公立教育,那就意味着在放学后,只能依靠自己的心思脑力去陪伴和辅助孩子的学习,至于提分的效果,还不如把孩子送到补习班去接受“专业老师”的速成辅导呢。

可是,教育孩子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为了图省事就把孩子推给老师,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肯定没什么好处。

速成的补习班教育,表面上是在应试,实际上只为赚钱。

教育,欲速则不达。

速溶咖啡、挂耳咖啡和手工咖啡的区别,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

真正美好的,能够触及心灵深处的教育,往往是温和的、缓慢和轻松的。那些需要孩子们除了吃饭睡觉都要无休无止背书刷题的教育,多半不是什么正经教育,多半会包藏着利益团体的私心、欲望和功利。

咖啡的醇香,来自于火候、冲泡和时机,教育的本质,在于责任、关爱和真诚。可见真正宝贵的东西,都是不能速成和速溶的。

有些家长以为多花点钱,每年花上数万、数十万,把孩子交给补习老师,只要孩子的成绩令人满意,就给老师拼命发钱,这样就能搞好家庭教育,显然是无知和愚蠢的想法。

没有一种教育,是可以脱离父母和家庭的关爱,绽放美好未来的;

没有一种咖啡,是只需要简单冲泡,一分钟就可以散发醇香的。

所以说“双减政策”的发布,给父母和老师敲响了警钟,也指明了方向。也告诉我们:

教育孩子,不能一味求快,需要慢慢来。

只有家长和老师逼迫、督促和催促孩子的节奏慢下来,孩子才有时间去面对和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理想志愿,才有时间去感受身边世界和人生的美好,才有时间发现和认识自我,感受到父母和家庭的付出与恩情。

有时候,我们觉得教育孩子,只要成绩好、分数高就可以,可是多年以后,我们才会发现培养一个只会考试的孩子,就像是冲一杯速溶咖啡,只见其色,未闻其味。不但浪费了大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也伤害了孩子。

教育,应该慢慢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