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在知乎搜索「穿越」这一关键词,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如何写一个反俗套的穿越故事?」
我就这个表情:
都了,穿越早被人玩透了。今穿古古穿今,穿书穿系统穿平行时空,能穿的都被穿遍了,还怎么反俗套?
随便点开了个高赞答案,我倒要看看——
「年初春。我在走廊上发呆,一个女生走过来,她告诉我,她来自未来,在年的夏天,我会死掉。」
好像有点意思?
我没忍住翻了下去,等反应过来的时候,会员已经买完了,一口气看到了结局,眼泪还流了一手机。
这不是个穿越故事吗!
点开评论,发现好多人跟我一样,看着看着就把会员开了,看着看着就看哭了……
这位叫叶小白的答主有两把刷子啊!
搜索他的盐选内容,发现了清一色的脑洞故事。
比如有三重反转的恶女高智商犯罪故事《杀人回忆:不存在的凶手》:
「那天,我手脚发软,被带离了考场。
他们在我的橡皮里,发现了电子元件。
没人知道,我是故意作弊的。
我想进行一场完美犯罪,这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还有在《逃生之夜:嘘!千万不要发出声音》的故事中,主人公发现自己的邻居是一个听觉灵敏的盲人杀手。
「我的邻居是一个盲人,一个,奇怪的盲人。
即便拿着导盲棍,他的走路速度,比正常人都要快。
有小孩冲他扔石子,他却能精准地躲开。
你……看得见?我迟疑着,问他。
他沉默了一会,摘下了自己的墨镜……」
在知乎上的一些脑洞问题下,也能看到叶小白的脑洞,比如有人提问:「如果人能获得自己的root权限,会怎样?」
「背后总是痒,摸了摸,居然有个很深的伤口。
医生拿着放大镜,在我背后摸了许久,叹了口气。
我说:医生,还有得救吗?
医生说:你这是USB2.0啊。」
一口气读了十几篇,认知不断反转再反转。感慨自己脑袋不够用的同时,还有一种莫名的顺畅,以及强烈的感动。
这个答主非常擅长写此类故事,结构紧凑逻辑清晰,情节与情感并存,通篇读完「爽感」十足。
他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一环套一环的反转,还有无限循环式的穿越。
然而,当问起故事的创作者本人「如果能穿越,想要穿到哪一刻」时,他的回答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大学吧」,他说道,「想去重写那个很烂的故事,给我的同学们一个交待。」
1、人都渴望生活在别处
在与创作邂逅之前,叶小白是个彻头彻尾的理工男。对他而言,变化的契机发生在大二,当时一个「很有想法」的舍友,带着他走向了「未曾设想的道路」。
大概是七、八年前,当时微电影的概念非常流行,他的学校也举办了一次微电影比赛。
舍友有一天突然跑过来,心血来潮地要拉他一同参赛,「反正你闲着也是闲着,来整个剧本吧。」
叶小白稀里糊涂地就跟着投入了进去,为了创作剧本,开始大量阅片,逻辑紧凑的电影和美剧填充了他的一切闲暇时间。
剧本出来后,便和舍友拉着同学一起兴致勃勃地拍完了素材,然而剪辑完看到成片,他傻了。
「完蛋了,这写的啥玩意,它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真对不起参演的同学们。」
大量的优质作品输入导致眼界提高,然而疏于练习的笔力却难以支撑一个扎实的故事,成品让他无法接受。他很想销毁那部作品,然而却不能辜负其他同学的共同努力。
他们最终还是交上了这个有点丑的孩子,然而用他的话说,发生了一件「最悲惨的事情」——这部微电影获得了三等奖。
获奖也就意味着作品最终被发布在网络平台,身边的同学朋友家人相继转发,连老家朋友的社交帐号里都出现了它的身影。
身边人见到他就时不时地调侃几句,远远地朝他喊「编剧来了」,让他「在第一次明白什么叫创作者的羞耻心的时候,就在不断被扎心」,想「连夜买站票搬去别的城市」。
「还好那个时候大家主要用的社交软件是qq空间,现在谁都不可能找到。」他笑着说,听起来好像松了口气。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现在想来有些羞耻的作品,却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从那以后,他养成了阅片的习惯,开始下意识地研究故事结构。脑海中填充得多了,创作欲望便随之产生。
他的日常变得离程序、代码越来越远,逐渐被故事填满。
之所以开始创作,是因为对另一种生活抱有渴望。他认为,创作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是逃离现实边界的触发点。
当时隔壁文学系有个同学,隔三岔五就会跑来他们专业的宿舍楼向学霸请教写代码,而他每天躲在自己的宿舍里写剧本。两人偶尔相遇,彼此都会觉得非常惊奇。
「人都渴望自己生活在别处。」叶小白说。
2、在知乎找到了别处的生活
大学毕业后,叶小白换过很多份工作,销售、文案,运营……
最后还是选择了从事编剧工作:
「也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创作很快乐吧。项目在哪人就在哪,每天去聊戏要怎么走,去聊不同的人物表达,会很累,但也是在满足自己。」
年,他开始使用知乎。
一开始只是刷一刷别人的回答,看看「生活在别处」的大佬们的知识和感悟,后来他发现,也有很多大佬在这里分享他们的脑洞故事。
期间也有许多创作者,在年前后,开辟了知乎的脑洞板块。
而彼时,作为一名脑洞故事的忠实读者,他见证了许多顶尖创作者孕育出了成功的IP,比如无色方糖老师的《人匠》、温酒老师的《诸神黄昏》等。
「应该说也是一种缘分吧,后来在共同参与的影视项目下,和一些优秀作者们开始了合作。最后也成了生活里非常好的朋友。」
「在虚构类的脑洞问题下,氛围一直都是非常好的。」
叶小白补充道:
「我记得有一个问题,如果你来给《刺客信条》写剧情,你会把背景设定在哪里,就在这个问题下面,马伯庸老师写出了《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雏形。」
图
网友把《长安十二时辰》P成《刺客信条:长安》
得益于这种氛围,他创作了许多脑洞故事,「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收获了很多珍贵的朋友,也因为这些创作,有幸结识了行业内的一些前辈,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同时他也提到,过程中受到的最大帮助,来自于知乎盐选的制作人。
比如在连载奇幻长篇《请回到》时,对擅长短剧与短篇的他,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制作人则一直在协助他打磨剧情,完善大纲。既是对作者的高要求,也是作者的良师益友。
连载结束后,盐选运营团队通过站内站外的各渠道让作品获得曝光,让作品不断被看到、被发现。
在制作人看来:「让作者感觉到一个作品没有白写,对作者而言才是最大的鼓励。」
同时,知乎的IP孵化运营也在不断地发挥作用。
如《治愈你、杀了你:心理医生催眠杀人事件》、《夏天,去平行时空》等作品,均受到了影视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