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端午节了,又到了一年一度咸甜对决的时刻,今年咸党有话要说:我背负的实在太多了!“少吃点糖!”←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少放点盐!”←等我们成年后,听到的就经常是这句话了。小时候不让我们多吃糖,一是怕会生蛀牙,二是容易导致儿童肥胖。养成刷牙习惯后,一般父母也不会再唠叨。成年后被叮嘱少吃盐,则是出于长久的健康考虑,因为或多或少我们听说或看到过这样的言论:吃太咸对身体不好,会导致高血压及相关慢性疾病。光一个高血压,就得终身服药。更别提随之而来的血管硬化、心脑血管病等各类我们经常听到的慢性病。盐是导致高血压的罪魁祸首?“少吃盐更健康”的理论得以广泛传播,中国人“功不可没”。30年来中国人的餐桌逐渐丰富,我们的健康状况给医学界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毕竟动不动就上亿,一般人也不敢随便质疑。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大陆的高血压患者不到当时中国人口的10%,但到了年,按照最新高血压诊断标准(/80毫米汞柱),中国大陆患者为5亿人。也就是说除去28岁以下的年轻人群、70岁以上既成事实的,剩下的大多数都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的成年人,反而成了少数派!难怪大家会对是否吃盐过度很在意。而且中国高血压患病呈“北高南低”的特点,自然被认为是北方饮食味道重,南方饮食清淡导致!但随着南方人也爱上烧烤火锅馕包肉这些味道重的食物后,他们的血压也开始上升啦——这可是国际医学界都认可的一个事实。都是我爱吃的!这么一说您或许也发现了:中国人的餐桌上不仅多了盐,还多了更多鸡鸭牛羊海鲜蛋奶和其他佐料,综合来看到底盐是“罪魁祸首”还是“添砖加瓦”,其实至今在医学界依旧没有定论。看的是谁嗓门大。盐真的那么可怕吗?现实却是,人不吃盐会死,但不吃糖?屁事没有。想想我们的生物学祖先,可是泡在盐水里上亿年哦!地球可不是个糖水星球。根据医学文献中的证据表明,大约80%的血压正常(低于/80毫米汞柱)的人对于盐引起的血压升高根本不敏感。甚至在得了高血压的患者中,约55%的人对于盐对血压的影响完全免疫。没错,即使在重度高血压患者之中,也有约一半的人根本不受盐的影响。也就是说,单纯把盐拎出来的话,对人体的危害作用没有想象得那么严重,如果你死活要一勺勺地吃下去那另说哈。反倒是低盐饮食可能带来其他的健康风险,比如罹患某些心脏病的风险,如心率加快,肾功能损害和肾上腺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减退,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胰岛素水平偏高,以及最终导致胰岛素抵抗、肥胖以及2型糖尿病。↑简单来说,吃盐过少身体更容易出状况。银时的人生又多了一个悲剧,给孩子吃点沙拉酱吧。(图片来源:《银魂》)为了生意,“糖党”甩锅?高血压以及其相关的各种慢性病的出现,可能是人的膳食结构整体变化所导致,但又为什么攻击目标很容易集中在盐身上呢?这里面离不开商业上的利益纠葛。却导致全世界的人产生了认知上的偏差。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在研究心脏病的时候,一派认为病因是饱和脂肪,一派认为是糖,两派各持己见。但到了年代,美国心脏协会正式认定是饱和脂肪的错,劝美国人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取,多吃植物油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至于糖?他们提都没提,这极大地影响了舆论,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一观点马上被美国糖业协会大力宣扬,该协会一直在积极游说美国国会和各类卫生组织,还积极扶植那些研究脂肪、盐等非糖类对人体影响的科学家。给自己树立正面的公众形象,总之就是让大众安心地多吃糖。盐撒:“布鲁糖斯,你也有份吗?”到了上世纪70年代,人们的肥胖问题也被成功地由“糖吃太多”变成了“缺乏运动”,糖党用这种方法减低了人们对糖危险性的认知,将自己健康出问题的原因转移到其他食物身上。“你为什么胖?不是因为吃糖多导致身体机能出问题,而是你缺乏运动!”——请注意这里面的话术,糖类制品会对胰岛素水平、脑化学、免疫系统、炎症等很多生理变量产生影响。不单单是“变胖了”那么简单。从美国大众的角度,“盐比糖危险”的言论也更受他们的欢迎,要知道美国人嗜糖如命。他们在二战欧洲战场上能为了抢夺冰淇淋而互相大打出手,所以制糖协会也有着忠实而强大的粉丝团。导致美国的科学界在不同程度上做出了妥协。科学也得为生意服务!一粒方糖约为4.5克左右,每天吃糖的总量不要超过7颗方糖。从年到年,美国人对精制糖的摄入量增加了30倍。这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肾脏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增长趋势相一致。我们生活在“咸星”上,我们的身体需要盐也更能适应和调节盐。至于需要多少,你的大脑和嘴巴会告诉你。不要压抑自己对咸味的喜好(如果你的肾脏有问题另说哈),倒是对甜味的食物,必须控制!尤其是含糖饮料,要尽量减少频次和剂量,请尝试做一个轻度的咸党吧!最后补充:“咸粽”不仅仅是咸的,还是高油高脂高胆固醇的,所以有些锅请不要都让盐来背,它已经背负太多啦!4新浪微博:GEO视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9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