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是个科普直男。前几天,他上外教课,跟英文老师聊起了自己用磁力片搭建的“原子”。他不知道如何用英文表述,急出了一身汗。
突然,儿子好像如有神助,拿了他很喜欢的一套《DK翻翻玩百科》中的《炫酷科学探索》,给老师展示了其中一页的原子。
老师也迅速get到他的意思,甚至在网上搜索关于原子的图片和视频给儿子看。
于是,一场由科普图书《炫酷科学探索》引发的关于原子知识学习,进而延伸到英语学习的活动拉开了帷幕。而我儿子也不过五岁半。
要说DK图书,每次总能给我惊喜。这套《DK翻翻玩百科》也不例外。整套图书共有5本,用有趣的翻翻乐、齿轮机关演绎了微观世界,人体、宇宙等各种科学知识。
说起各类花哨的机关,这些年我也见了不少。这套翻翻书机关设置也很精妙。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给孩子们讲解科普知识的方式。
给低幼的小孩子讲解科普知识,最容易的就是浮于表面。小朋友记忆力都很棒,他们表面上记住了那些复杂的概念,但实际只不过是记住了,根本谈不上理解。
这套书在这方面就做得很棒:
第一,用具象化的图像和类比去削减知识的难以理解。我小时候学物理的时候,老师正儿八经在课堂上告诉我原子很小,但是我完全没有概念。
这套书就很棒了。他用图画勾勒出原子的样貌。虽然语言不通,但因为这套书画得惟妙惟肖,所以哪怕是地处美国的外教老师,看到图都能猜出来这是原子。
而其中关于原子、原子核、电子大小的解释则用了类比的方式,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看到的教堂、苍蝇进行了关联。孩子们虽然没有办法准确知道了它们的具体大小,但至少有了个概念。
比如,提到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占比非常小的时候,这本书把整个原子比喻成一个大教堂,原子核比喻成一个大教堂中的一只苍蝇。孩子们听到了这个比喻,立刻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而讲述整个原子空荡荡的时候,这本书又说把全世界每个人身上的原子核和电子加起来,整体也不过是一块方糖的大小。
我家有个爱科普的5岁男娃。我们在平时带娃的过程中,也经常会用类比的方式跟他解释大小长短。比如,我家娃身高是一米。我在给他解释两米时,就会解释成“两个Michael那么高”,娃立刻有了概念。
第二,用生活化的场景解释孩子们身边的事物。比如,我们都知道能量看不见摸不着,给孩子解释能量真的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这套书用了一个汇总的方式。
这本书精心制作了一个立体的房子,这个房子中所涉及的电器等都有能量。儿子看到图,想起生活中这些事物,就对能量有了概念:
电视是因为有了电能,所以能让我们看到很有意思的卡通节目;
电冰箱因为有了电能,所以能够保存食物不腐烂。
……
孩子看了这一页内容对我说:妈妈,我们的房子里头有很多有能量的电器哦。
第三,有意思的探索活动增加了孩子对知识的理解。这套科普图书比较特别的一点是:它精心围绕科普主题的内容,给孩子们设置了有意思的探索活动。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说的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有意思的小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切入口,让他们努力去求知和理解。
比如,这一页讲的是化学反应。他提出了几个有趣的小实验,孩子们可以尝试着将水和植物油、柠檬酸和温牛奶以及这本书提到的各种能够找到的材料混合在一起,可以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哦。
《炫酷科学探索》每一页都有一个探索小实验。它提到重力的时候,居然还是非常有意思的鸡蛋降落伞的小实验。并且设置了很有趣的小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在地球上跳起50厘米,那么在其他星球上能跳多高呢?
对了,我儿子对星球跳高的翻页很感兴趣,翻了无数次。
第三,恰如其分的机关生动地再现了这些科普知识。现在的童书越来越侧重于各种机关,折叠、彩页,有的时候忽视了知识本身的力量。
这套图书则不然。它的确擅长做机关,但机关更多的带有解释和说明的含义,极少出现让我们觉得莫名其妙的机关设置。
比如,关于人体的那一册。关于肺部是两个可以隆起的折页,恰如其分的展示了肺部进行呼吸的功能。
又比如,讲解彩虹的分解光线,超大漂亮的类似手电筒的示意图能让孩子们迅速了解其中的含义。
我儿子此前看过双彩虹,对这块儿知识很感兴趣。
孩子到了5岁,我觉得他明显进入一个充满好奇心的阶段,这套DK童书用各种机关和折页的形式让孩子们玩转科学,让他们知道——科学很酷、科学很好玩、科学也很有用。
酷科学探索纪:世界上最酷最炫的十万个奇异植物大探秘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11.3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