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卷姐
享有自由,意味着承受孤独和恐惧。那么你愿意陷入自由的放逐,还是爱的囚禁?
《蓝白红三部曲》是法国天才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代表作。蓝白红三色不仅是法国国旗的颜色,更是欧洲文化的象征,代表了自由、平等、博爱。其中《蓝》是三部曲的始章,也是我第一次看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作品。他是一位大器晚成却英年早逝的电影艺术家,也是一名具有显著个人风格的作者导演。但坦率地讲,他的电影并不容易看懂。
虽然《蓝》的情节不复杂:女主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自己的音乐家丈夫和小女儿。她悲痛欲绝,努力想忘却过去,却怎么也无法摆脱回忆的牢笼。在一次偶然中,她发现丈夫有一个情妇且对方已有身孕。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她终于真正放下过去,也接受了助理的追求。
但电影中大量意象的出场、画面渐隐的反复使用、蒙太奇的常超规出现,以及对情节的刻意弱化和揉碎,使得观影者在观看电影时产生较多困惑,无法领会导演的真正意图,而错失了欣赏电影之美的乐趣。
今天我会从电影的主题呈现方式和意向运用来解读,并借助分析此片,来探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风格和创作意识。希望能给众多电影爱好者带来一种新的观影角度。
1、主题呈现:双重线索螺旋式缠绕,谱写出生命与死亡的变奏
本片有两条线索贯穿,如果能以线索角度观本片,就能理解女主许多行为背后的逻辑。
第一重线索是关于自由和囚禁。本片的主题毫无争议是自由,但自由的背面往往是囚禁。在基耶斯洛夫斯基式的命题里,正反从不是对立的两项,任何一种自由同时是一份囚禁,而任何一种囚禁,也意味着享有自由。女主在获得自由的同时,也很快掉落于某种囚禁。
获得社会自由,陷入回忆囚笼:
电影开场的车祸,使女主失去了丈夫和女儿,也失去了妻子和母亲这两重身份。这代表着她获得了社会责任上的完全自由,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但同时,关于往昔美好生活的回忆、对于丈夫和女儿不舍的情感,这两样东西,就像两件枷锁一般,将她紧紧囚禁在了回忆中。这样的自由未免太残忍,代价太大,女主如行尸走肉般,只求早日解脱。
解脱心灵自由,重陷爱的牢笼:
她吞药自杀、和助理做爱、卖掉曾经的家,她做了这一切,只为了摆脱过去的囚笼。而片尾在蓝光中终于落下的泪,是本片中第一次见到她的泪水。眼泪有时候代表悲伤,但在巨大的痛苦面前,它代表的其实是解脱。我们也知道朱莉终于从悲痛中走出,接纳了爱她的助理,也能继续过好自己的人生。而在影片最后,我不禁有了另一层思考,重新获得爱情的朱莉,是否又陷入了另一种囚禁?享有自由,同时意味着承受孤独和恐惧。那么爱到底是一种牢狱?还是一种自由?
第二重线索是逃避和眷恋。逃避和眷恋的矛盾性,在朱莉身上尽显无余,贯穿本片的处处细节。
在家中狠狠拽下蓝色吊灯的灯穗,这里突然的破坏性代表了她内心对往昔回忆的恐惧,回忆似潮水将她浸没、噬其筋骨,唯有砸了面前的灯方可休。而在之后的情节中,朱莉却将蓝灯带到了新租的公寓,郑重其事地挂在客厅。这里人物前后行为的矛盾性,表现了她对过去回忆的逃避和眷恋,内心的几度挣扎。
同样的矛盾性也爆发在车祸后醒来的那场戏。得知夫女已死的消息,朱莉大口往嘴里塞安眠药,但却难以下咽吐了出来,只能对着撞见的护士道:我不能,我做不到。一方面是想要逃避夫女已死一人独活的绝望人生,一方面求生的本能却使她停止了自杀的行为。类似的矛盾性还有捕杀母鼠、馈赠情人等情节。而这也表现了朱莉在经历了人间离丧之后心灵的脆弱和挣扎。
2、大量意象的堆砌出场,蓝色作为本片最大意象和色彩基调的伟大创意
蓝色:
作为本片最重的意象,蓝色几乎充斥全片、无处不在。蓝色不仅是本片的灯光和色彩基调,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觉形象。蓝色如同回忆这个牢笼的具体形象,总在朱莉陷入回忆时突然降临,伴随着丈夫生前所作的交响乐的铿锵之声。令人印象深刻的有一幕,蓝色几乎如潮水般将画面中的朱莉淹没。因痛苦噬骨,朱莉叫来奥利弗做爱,但短暂的欢愉难以填补内心巨大的空洞。缭乱的蓝光在朱莉的脸上游走,她仿佛一个痛苦嘶吼的野兽。
游泳池:
蓝色的泳池像极了母体,承担了朱莉经历重大创伤后疗伤的作用。朱莉在泳池游泳的戏共有四场。第一次是出院后听到街边艺人吹奏丈夫所作曲子。第二次是会见了目睹车祸现场的男孩,并从他口中得知丈夫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为她讲的笑话。第三次是放猫捕杀了屋里的一窝小鼠和母鼠。最后一次是见过情妇之后。朱莉将自己浸泡在蓝色的水中,以获得片刻救赎。
蓝色棒棒糖:
蓝色棒棒糖代表的是关于小女儿的回忆。它第一次出现在片头,女儿的手举着蓝色糖纸,在车窗外随着风簌簌作响。再一次出现时,是朱莉在包中翻到了一支蓝色棒棒糖。她从一开始慢慢咀嚼,到后面几乎是疯狂地撕咬着。在一次对朱莉扮演者、法国女演员朱丽叶的采访中,她说,她对人物此刻的行为理解是,朱莉在用牙齿咬碎牢笼的铁栏。
5秒方糖
我之所以称其5秒方糖,是因为朱莉将雪白的方糖一角浸入咖啡直到完全渗透,一共用时5秒。如此精准甚至严苛的时间背后,是导演为此跑遍巴黎,只为找到体积和密度完全吻合的品类。在静默的镜头中,朱莉专心乃至着迷地盯着方糖。导演没有让演员直接告诉观众其内心的痛苦。而是通过看似不起眼的外物,来表达她此刻的心境:想要逃避一切,包括友谊、爱、回忆、甚至过去所有的生活方式。
3、作者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鲜明的创作风格:渐隐黑屏的反复出现和沉默的旁观者
所谓作者导演,是由法国新思潮提出的对艺术导演的一种称谓。这类导演有一个最大特点,即电影带有鲜明的、可辨认的个人特征。比如著名导演希区柯克,喜欢在自己电影中客串,这算是他为自己的作品签名的一种方式。国内的贾樟柯、娄烨都属于作者导演。而基耶斯洛夫斯基毫无疑问是一位完美的作者导演。在本片中,他为自己签了两处名。
1、渐隐黑屏的反复出现:
渐隐画面渐渐消失在黑暗中。在一般电影中,渐隐代表着一场戏的结束、或一段时间的变迁。但《蓝》中渐隐的运用却别出心裁。比如这场戏,在泳池中,露西问朱莉:你哭了吗?朱莉看向她,画面渐隐,陷入一片黑暗,而后再次切换到刚才的画面。朱莉回复道:不过是水罢了。这里很明显,两人的对话间并没有时间的变迁或消失,两人还处在刚刚的时空。但突然的画面黑暗,表现的是朱莉内心如黑洞般的绝望,她在那个时刻掉落进了无比痛苦的境地。
同样的渐隐还出现在朱莉发现了丈夫有情妇后。当奥利弗问她:你想干嘛?画面渐隐、一片黑暗,而后切换到正常画面。朱莉回道:去找她。对于还沉浸在丧夫之痛的朱莉而言,意外发现的情妇显得荒唐而不可思议。她还未曾抚平伤痛,竟又陷入了莫名其妙的嫉妒。
本片共出现了四次渐隐,增强了本片的风格化,是导演一次成功而天才的表达。
2、沉默的旁观者
本片中沉默的旁观者共有两位。一位是片头车祸现场出现的玩球少年。导演用他的视角进行拍摄,为我们展现了一桩惨烈的车祸是如何发生的。他的注视带有见证者的意味,和古希腊悲剧式的宿命感。而另一位旁观者是那位伛偻着腰扔瓶的老妇人。有趣的是,这位老妇在另外两部《红》、《白》中也有登场。她从《蓝》入场,从《红》退场,串联起了三部曲。
这样的沉默旁观者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其它电影,如《十诫》、《两生花》中也有反复出现,已经成为其创作风格的烙印。
写在最后:
女主朱莉最终获救,逃离了蓝色带来的情感和回忆的牢笼,接受了伤痕累累的人生。蓝色或许会再次出现,但这一次,她走出了蓝色,达成了与自己的和解。本片以蓝色起,以蓝色终,以悲剧起,却以喜剧终。如果观看此片的你我,能从中得到几许共鸣、或者悟出什么道道,那就像基耶斯洛夫斯基本人说的:拍这部电影,值了。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