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10万人的研究发现爱吃这味道的人患癌风

兰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02790.html

有人不能吃辣,有人受不了酸,但几乎没人天生不爱甜。

很多人觉得吃点甜的,心情都会变好。然而,心情好了之后,危害可能就跟着来了。

糖摄入过量会增加患癌风险

今年9月,营养学顶级杂志《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mericanJournalOfClinicalNutrition)就发表了这样一个结论:

较高的总糖摄入量与总体癌症风险呈正相关,尤其是会显著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

研究人员在十万多人的参与者中,开展了长达5.9年的随访,发现糖摄入量与罹患总体癌症的风险呈正相关,且关联主要是由乳腺癌所引起的,摄入过量的糖会使乳腺癌患病风险增加47%,尤其是绝经前乳腺癌患病风险。

爱吃“甜口”的人,是时候开始控制糖摄入量了。

国人糖摄入增5倍!

嗜糖之害,甚于吸烟!

近年来,中国人对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年,有调查显示,每个中国人在这一年里吃下了19.6公斤的糖,相当于每天吃了50克糖。

与30年前相比,中国人的糖摄入量整整上升了5倍。

而世界卫生组织(WHO)曾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

这项调查还提示,长期嗜高糖食物的人,他们的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的人要缩短10~20年,并提出了“戒糖”的口号。

去年,国家卫健委也启动了“减糖”专项行动,印发《健康口腔行动方案(—年)》提出,要开展“减糖”专项行动,结合健康校园建设,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

无处不在的“隐形糖”

生活中,糖的种类有很多,我们要重点限制“添加糖”,也就是非食物本身含有的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建议:每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

也许有人要说,我每天没有额外吃糖果,应该不会糖摄入超量吧?并非如此,生活中的“隐形糖”还真不少!

我们都知道饮料中含糖量很高,可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即便是鲜榨果汁和酸奶,也不能过量摄入。

因为它们的含糖量同样不在“安全区”内:一杯苹果汁的含糖量远比一个苹果高,一杯酸奶的含糖量大约相当于5勺白糖。

小康妹儿用每块含糖量约4g的方糖来阐释一些常见食物:

一份g的糖醋排骨:含方糖9块;

一根哈尔滨红肠:含方糖4.5块;

一块奥利奥:含方糖3.5块;

一盒哈根达斯冰淇淋:含方糖27块;

就连标着“无糖”的即食燕麦中,也有1-2块方糖的含糖量。

一些加工肉制品为了口感,如肉干、肉脯里含有不少糖。而话梅等零食为了防止变质也会加入大量的糖抑制细菌生长。

限制糖分摄入,可试着这样做

1

买零食先看看标签

有些零食虽然吃起来不觉得甜,但其中的糖含量却高的惊人。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蜂蜜和玉米糖浆都属糖类,越是排在食物配料表前边的成分,其含量就越高。

所以一定要学会看食物标签,这样的话,即使是包装食物中的隐形糖,也能被我们揪出来。

2

做菜少用糖醋、红烧

烹饪也要注意,尽量避免糖醋、红烧等方法。新版膳食指南建议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像四川人爱吃的鱼香肉丝含糖量不低。一份红烧排骨、红烧鱼、鱼香肉丝大概加糖25~30克,糖醋排骨和糖醋里脊每份要加入75克左右的糖。

另外,番茄酱、烧烤汁等调味酱,每百克大概有15克左右的糖,随便吃吃就超过了一天的推荐量。

3

自然食物取代加工零食

适当吃一些甜甜水果,比如葡萄、冬枣等,比直接吃甜蛋糕、喝糖饮料要好。

少吃肉干、肉脯、话梅。一些加工肉制品为了口感,如肉干、肉脯里含有不少糖。而话梅等零食为了防止变质也会加入大量的糖抑制细菌生长。

4

少吃膨化食品,雪饼、虾条等

它们吃起来虽然是咸的,但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却不含抑制糖上升的膳食纤维。

5

警惕“低糖”和“无糖”标签的食物

无糖中创造甜味的是人工合成甜味剂。甜味剂不是营养素,不会产生能量,也不能被人体利用,摄入过多甜味剂恐加重身体负担。

低糖食物,则要看看它有没有达到了低糖标准(毫升液体或固体中,糖含量低于5g)。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5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