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入夏之际
各省份的妹子们都在发愁
该如何掩藏肚子上的“鸡鸭鱼肉”呢?
当你为多出的几斤肉苦恼时,
却发现身边总有一两个朋友,
天天晒美食
但仍然是瘦子。
是的,
毫无疑问,
他们是广东人
我大广东
就是盛产瘦瘦的靓仔靓女!
为什么爱吃、懂吃、会吃的广东
会盛产瘦子?
这个稍后再说
现在的问题是
你有没有发现
在瘦子遍地跑的广东
“小胖墩”却越来越多了?
最新调查显示
广东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突出
超重率、肥胖率和
中心性肥胖率增长迅速。
广东“小胖墩”变多了
“小胖墩”变多了,这是第五次广东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的结论。超重肥胖人数呈迅速上升态势,营养过剩、超重肥胖问题突出。
这是为什么呢?
省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研究院院长、主任医师马文军表示,症结首先在于饮食结构尚不合理,谷薯类、蔬菜、水果、奶类、大豆摄入量不足,但动物性食物(如畜禽肉尤其是猪肉)却摄入过多。
当然,值得肯定的是,与10年前的第四次调查对比,10年来,全省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还是有了明显改善。
广东人为什么吃不胖?
广东人爱吃、懂吃、会吃天下闻名。看一看食谱就知道,单单我们大广州的小吃,就可以撑起南方版的“报菜名”:云吞、拉肠、濑粉、艇仔粥、双皮奶、姜撞奶、鸡公揽、沙河粉、萝卜牛杂......
不仅粤菜菜品数目庞大,粤菜的烹调技法也非常多样。在相关记载以及调查情况中能够了解到粤菜烹饪有十种以上技法。其中最基本的烹调技法就是炒、烫、焖、扒、煎、炸、蒸、烤、炖煲、卤等。
我的天呐,谁能想到这么会吃的广东人还能时刻保持自己“小蛮腰”的身材。
根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检测数据报告》,在全国被统计的31个省(区、市)中,广东地区的超重率只有26.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在倒数第五。
谁能告诉我,保持身材广东人是怎么办到的?
烹饪方法是关键
其实,答案首先在于广东人吃的方式不一样。比起其他省份的居民,广东人处理食材更爱蒸、煮、焖、白灼(烫)、炖、煲。
蒸:早上到广州的茶楼喝茶,大多点心都是蒸制的。
煮:潮汕人喜欢用热水煮制肉丸,只要时间把控恰当,肉质的弹性就可以保持最佳状态,煮过肉丸的汤也会异常鲜美。
焖:客家菜中,味道浓郁的砂锅鸡少不了长时间的焖煮。
烫:白灼虾,白切鸡。
炖:各种炖品。
煲:各种鸡煲牛腩煲羊肉煲。
有研究表示,这些烹饪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脂肪的摄取。广东菜中较多使用文火炖煮,可使食物中的饱和脂肪酸降低30%~50%。脂肪摄入低了,自然就胖不起来了。
嗜青菜如命无青菜不欢
广东人瘦的另一个饮食方面的原因,在于广东人爱吃青菜。青菜之于广东人,就像辣椒之于四川人,泡菜之于韩国人。
广东人的饭桌要是没有青菜,这餐饭,是有缺陷的。而且,必须是绿油油的一碟纯青菜,你们北方的豆角排骨炖土豆里的豆角,不算。
在广东吃饭,你要是没点青菜,服务员都会诧异:那个……不要青菜吗?!
白灼菜心
广东人对青菜是有要求的。因为气候原因,东北人吃菜,喜欢大捆大捆的贮存腌制,吃的时候再挑些出来。而广东人吃青菜,必须要最新鲜的绿色时令蔬菜。
阿姨们每天都会到市场里选购当天刚采摘的菜心,回家仔细摘拣,用滚水烫熟,再淋上鲜美的蚝油生抽,“白灼菜心”就做好了。
“白灼”的做法既保证了食材的原汁原味又不需要用食油,不瘦就怪了。
正宗的广东菜心又称菜薹(tái),花茎又嫩又甜、风味独特,被岭南人称为“蔬品之冠”,可以白灼,也可以做汤,菜薹能清热解毒、杀菌、降血脂,还有最重要的祛油腻功能。
广东人表示,只有像广东菜心、生菜等绿油油的有叶子的青菜才是正统的“青菜”。
如果要给广东青菜立一个典范的话,我想只有故宫那颗“翠玉白菜”才能达到要求。
对青菜的执着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广东人饮食结构的健康合理。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就指出,中国居民每天摄入的蔬菜量需保持在~克。年广州市城区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蔬菜摄入量为.4g,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有研究指出,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蔬菜源含硫有机物、膳食纤维和抗性淀粉等是减肥的活性成分,在增加饱腹感、促进脂肪代谢等方面有较强的疗效。
所以,无青菜不欢的广东人在对青菜的执着中不知不觉又离“肥胖”远了一点。
宁愿食无肉,不可食无汤
问:广东人特别是广东媳妇最怕的是什么?
答:最怕日日要煲靓汤
尽管有研究指出,长时间熬煮汤可能会导致食材营养物质的流失,但由于气候湿热,汤水是广东人饮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不同体质的人在不同的季节,应该喝不同的汤。
广东人习惯饭前喝汤,有营养专家就指出:吃饭前先喝几口汤,不仅有利于食物通过食道,防止硬块食物刺激粘膜,而且美味的汤还可调动各环节分泌消化液。
此外,饭前喝汤还可以使人放慢吃饭的速度,使大脑的“过饱中心”有充足的时间关闸,而不至吃得过多。那些在吃主食之前常喝汤、牛奶、豆浆的人,消化系统往往都比较健康。
在广东,基本所有餐馆都提供例汤。例汤煲得好,生意自然好。
在广东人的心里,青菜和靓汤都对保持身体健康有着神奇的作用。所以,下次跟广东人吃饭,轮到你点菜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最后要点个汤,再加一碟青菜。
爱运动:广东全国排名靠前
除了饮食习惯,运动方面,广东人为了保持“小蛮腰”也没少下功夫。
根据《互联网体育消费报告》,中国网民中最爱足球运动排名前6的分别是:中山、惠州、广州、达州、佛山、深圳,这6个城市中,有5个是广东省的。
除此之外,广东人还“攻占”了篮球的爱好者宝座,深圳、东莞、广州、佛山都名列前茅。
另外,运动APP使用人群占比最高的城市,广州排名第二。
踢完足球打篮球,打完篮球去徒步,迈开了腿,想胖也难。
再说全民运动。自年起,广东就有了在珠三角地区建设绿道网的构想,年,绿道建设就在广东大面积铺开了。
广东绿道地图
这种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车店、驿站(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吃店等配套设施组着在一起构成的。
到了年,广东的绿道建设累计已经达到了1.2万公里,社区体育公园超个。单就在年,广东省全省就举办了全民健身活动次数达到次,平均每天就有将近15次全民健身活动。
毕竟,全民都在运动了,谁还好意思躺在家里?
小朋友们,要多向长辈学习!
现在我们再回到起初的那个话题,为什么广东的“小胖墩”变多了。
省疾控公共卫生团队发现,广东学生喝饮料的情况非常普遍,导致糖的摄入量过多。
事实上,按膳食推荐标准,成年人一天最好之摄入25克糖,最多也不能超过50克,但一小瓶饮料的含糖量就达十几克。
比如,一盒凉茶饮料,含糖量相当于5块方糖;一瓶毫升的汽水性、可乐饮料,含糖量相当于8~9块方糖;如果是毫升的碳酸饮料,含糖量相当于27~30块方糖;看上去最不起眼,但其实含糖量颇高的乳酸菌饮料,约毫升饮料的含糖量竟相当于13块方糖!
糖分摄入过多,最大问题就是引起肥胖、超重,而且饮料中的碳酸也容易造成钙流失。专家建议,解渴最好多喝“白开水”。
至于广东省儿童青少年畜禽肉(尤其是猪肉)吃得太多的问题,专家解释道,由于猪肉属于红肉,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都比较高,多吃会增加超重肥胖、高血压,甚至癌症的发生风险。
所以,吃猪肉要适量,小朋友要多吃鱼、鸡等白肉,每天肉类的摄入量也建议限定在成人一个巴掌心(不含手指)的大小与厚度。
最后,与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相比,广东的小朋友们动得太少了,静坐时间明显延长,参加体育锻炼、家务和睡眠时间却缩短了。还是得多加强户外体育锻炼,少在沙发上躺着玩ipad。
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之所以能让广东在全国范围内保持低水平的肥胖率,不是没有付出过努力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非常重要。
所以,小朋友们,你们的体重拖广东人的后腿啦,快向长辈们学习吧!
来源:广州参考(ID:gzcankao)、部分资料据上流UpFlow(ID:heyupflow)
部分文: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何雪华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刘宇;实习生甘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