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降低米饭中70%的糖分,吃上两大碗也无妨……这段时间,脱糖电饭锅成了各大销售平台的网红,不少消费者都掏了腰包。然而,专业实验表明,数位志愿者吃了脱糖电饭锅与普通电饭锅煮的米饭之后,血糖值并没有什么差异。说白了,脱糖电饭锅压根儿就不能脱糖。
作为日常主食之一,米饭的主要成分就是碳水化合物,仅凭“蒸煮”就能减少七成糖分,怎么看都不太靠谱。但如此谎言却颇有市场,无非是靠营销话术。商家要么吹嘘“等于一个月少吃数百块方糖”的功效,要么渲染“支链淀粉”“米汤分离”等概念,减重控糖人士听了难免心动。令人忧心的是,降糖本是医疗术语,对于那些身患疾病的人来说,如果被伪概念带偏,很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可逆损伤。可以说,这已经不仅仅是虚假营销,更属于消费欺诈的违法行为。
诸如此类蹭热点借概念欺骗消费者的事还不少。不久前,有调查发现,当前市面上热销乃至脱销的家用美容仪,有的镍释放量较高,有的温控不符合要求,还有的号称有清洁功能,其实还不如人手卸妆干净。除此之外,类似“暗物质”洗发水、“石墨烯”内衣、“量子”挂坠、智能头箍等等各类产品层出不穷,听着神乎其神,但根本经不起科学审视。
“伪科学”坑人,很大程度上在于“会忽悠”。某些商家总能瞄准消费者的敏感点,养生健康、孩子教育、提升生活品质等等,可谓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话术。加之虚数据加持、假专家背书,普通消费者稍不留神就会中招。另一方面,部分生活类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确实较低,不少商家抓住“效果因人而异”的漏洞大行其道。
让所有消费者都练就专业级别的“火眼金睛”显然不现实,要打击消费欺诈还得从管理层面入手。一方面,对于名不副实的产品该下架下架,该处罚处罚,切实维护市场秩序。更为关键的是,不能等到出了问题再去管,相关部门需要在“入口”处多多把关,主动以科学手段进行验证也好,通过有效途径向社会曝光也罢,提前挤压噱头产品的生存空间,其实也是最好的大众科普。
张嘴就来、天花乱坠的多半是骗术,广大消费者要擦亮眼睛,凡事多求证、多比较、多思考,千万别稀里糊涂交了“智商税”。
评论员:关末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