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扣住“不止一次”,写多次尝试,尝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把自己的变化和成长暗含其中。
二、可以写面对一个目标的多次尝试,也可以写几个方面的尝试,如果是后者要注意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
三、尝试的结果可以是成功也可是遗憾地以失败告终。
四、要写出努力尝试后“我”的收获,这样的尝试过程,对“我”有何影响。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方糖文学社七年级陈思亦)
“江畔何人初见月?”沙哑的声音。
不宽敞的教室,却挤满了人。颤抖的声音:“江畔何人初见月?”抬头,是两道紧蹙的眉。老师的面孔异常严肃:“没有感情!最后一个字要亮!再来!”
无形的山压来,一遍一遍,汗珠从额前渗出,无声的掉落。同学们嘲讽的目光汇成刺眼的光柱,射向我,生疼生疼。老师终是叹口气:“算了,不读了,解散。”我低垂着头,脸颊涨得通红。
那之后的每个晚上,清凉舒爽的晚风里总夹着我朗诵的声音。嘴唇变得干裂,张嘴,稍一用力,殷红咸涩的血便一滴滴渗出。声音一点点变哑,音量也渐渐变得细微而不可察。
拿起手边的水,喝下,水珠淌过嘴角的伤口,疼。但,疼痛只是一瞬。克服它,又是新生。
再一次,“江畔何人初见月?”低哑而细小。但我好像听到了,那尾音的高昂,我在尝试。
心中想着老师所要求的洪亮,嗓子里秃出一个个音节,不知疲倦,也不能疲倦。就如同八百米长跑,停下来,就不愿再跑,只愿一直停下去,停下去……我尝试将这句话分解,一部分一部分诵读,感情从心底涌出,奔赴音节,攀在上面,从口中吐出,一点点,只是一点点,一个字,只是一个字,每个字都有不同的情感,却串在一起,揉合出一种全新的情愫,这就是它的魅力,独一无二。
不知何时,这句话串连为一副“项链”,完美的从口中滑出,悬浮在空气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我仍在尝试,将它打磨、加工,一点点的变化,日积月累,这副项链,却更加耀眼、夺目。
第二天,我找到老师。我将这句已滚瓜烂熟的话咏读出来时,我看到老师笑了:“很好。你找到了方法,对吗?朗诵不是读书,朗诵需要饱含情感,浓郁的情感。这很难,但,这不也是一种独特的魅力吗?”
一次次尝试,生疏已变得熟练,成功的喜悦竟是如此美妙。但那一个个晚上我会铭刻于心底,永不遗忘。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有痛苦与悲伤,但,雨后总会有彩虹,用心付出,总会有回报。
点评:写作最大亮点在于个性化的生动语言对朗诵过程的精彩描述。文章语句通顺流畅,人物感受自然真实。化虚为实的比喻、长短句交错、丰富细腻的心理活动……这些都使你成为伙伴们学习的榜样。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方糖文学社七年级邢雨诺)我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为什么没有放弃音乐。大概是因为热爱吧,大概是因为不甘吧,大概是因为不想让自己多年来千千万万的努力付之东流吧……有太多太多的“大概”了,我只知道,我不止一次地尝试过,尝试去触碰那远在天边,遥不可及的理想云朵,努力伸手够到它。
钢琴·黑白键
我曾被困在只有黑白色彩的迷宫过,无助而又迷茫。
八度,八度,八度,天生手指不长的我困惑地看着面前的黑白键:同样是手指短,为什么母亲能做到,而我却不能呢?母亲看着痴傻的我,发现我并不在专心练习,用笔敲了敲我酸胀不堪的手指。我只好忍着疼痛,憋着泪水继续练,却只能够到七度。哦,八度,八度,八度。
长大些,勉强能够到八度,可仍有杂音,母亲曾言,弹钢琴这件事儿,弹得好就是天籁,弹不好就是杀猪。我认为我的琴声就如同后者一般,我无力地趴在琴键上,泪珠儿与汗珠儿默默地流。
如今,我已经能弹出“纯八度”。落指,触键,音符在空气中缓缓流动,流过公园,流过楼房,飘上夜幕,去陪伴无瑕的月亮。
声乐·高低音
我曾在去往高音与低音的路途中来回打着转儿,最后却发现哪里都没有到达过。
高音,高音,高音,“气从丹田……唉,对。”声乐老师指导我完成高音练习,“你这样不行。不能扯着嗓子喊。”我照老师说的去做,可声音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悠扬完美,反而显得尖锐刺耳。“你这样不行。”老师叹了口气,“慢慢来,不能把嗓子喊破了。”
低音,低音,低音。“气息沉下去……吐气……”高音不行,那就试着取长补短,练低音。我从嗓子里发出一阵毛骨悚然的咕噜声,依旧不行。“你这样不行……”
如今,我已经能将低音与高音和谐融合在一起,悠扬的歌儿从口中吐露,随着微风飘向天边。
浩瀚宇宙无法私有,但却可以寄存在追逐理想的人的眼中。有些人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于是他们努力走向了未来。不止一次,我失败过,努力过,也成功过。
点评:习作叙写了作者不止一次努力尝试练琴、练歌的事。文章语句生动优美,小标题富有文艺气息,人物感受自然真实,练习过程具体详细,中心突出。如果能把尝试的过程写得再具体一些会更出色。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方糖文学社七年级陶雨萱)
昏黄的台灯下,坐着一个小小的人,桌上散落着一张张草稿纸,那个小小的人握着支小小的笔,开始算数学题了。
我不是很擅长数学,但因分数所迫,不练是不行的,那天早上我听到同学说,有一道非常难的“动点问题”,便找来做了。
题目很长,如同一道语文阅读理解题。而且每个句子也不短,又难理解,需要我逐字逐句慢慢看。好不容易把题目的大概看懂了,又发现下面有一张草图。这张草图可一点也不“草”,包含的内容多之又多。不仅仅限定了点的运动方向,还限制了数的取值范围。我盯着这草图看了半天,觉得那纵横交错的线如同一根根丝缠绕在脑袋上,那平日能组成各种单词的ABCD也成了入袭我脑袋的大军了,而各种箭头符号则成了他们手中握着的兵器。我敌不过,只好暂且“败下阵来”。
不过,这仅是第一次尝试,我不会被它击倒的。
第二天,我“重取披挂,整装待发”,拿来了铅笔与橡皮,准备与草图来个“殊死搏斗”。我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一个个写在草图上,用十分拙劣的画技在草图上进行了补充。好不容易画完了,却发现铅笔用完了一大截,橡皮的两端也擦黑了。
接着就是整理已知条件了。我取出一张白净整洁的A4纸,把数据誊写下来,再从自己补充的草图中比对得出新的已知量。这个工作可是太费脑力和体力了。因为信息量过多又过于复杂,你稍不留神就会出错。但令我感到惊讶的是,这一次,我竟没有用太多时间就完成了。
但是,令我没想到的是,我居然漏了一个等量关系式,这可是解这道题目的核心要点呀!我只好重头再来,找出关系式。
虽说这是第二次尝试了,但我不会因为失败而停止脚步。
读题目、划关键词、比对条件……一项项任务都完成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得出了这个等量关系式。接下来,就是把已知量代入题目,得出答案。这个过程相对轻松,没几分钟我就搞定了。
到了最后的验算环节了,这就像谜底解开一样令人提心吊胆。正确,自然高兴,错误,只好重头再来。我握着笔,仔仔细细地算着,看到最后一个等于号时,我的心就快要跳出嗓子眼了。好在最终,我如愿以偿。
看着桌上散着的一堆写满算式的草稿纸,我成就感满满,拿着一张面纸擦去了鼻尖沁出的汗珠。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去寻找那个正确答案,遇到失败也不会放弃,因为我坚信终会成功。
点评:习作叙写了作者不止一次尝试攻克难题的事,过程写得极为曲折,体现了“不止一次”的艰难,最终作者成功解决了那道题,点名主旨“遇到失败也不会放弃,因为我坚信终会成功”。
习作在语言上还需要进一步锤炼,如何将解数学题的过程写出文艺范儿,这是不小的考验,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到。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方糖文学社七年级李子涵)
体育课下,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回到教室,教室里立即弥漫着汗水的酸臭味,令人心烦意乱。
突然,一本英语本从远处“飞”向我的课桌,是我的默写本!我有点不安,猛得打开一看:重默!两个红字深深刺痛我的心。果然,一向默写方面不擅长的我又要到老师办公室里重默了,真丢人!可是英语单词真难背呀。重默完毕,又被英语老师训了一顿,心中难免不甘。
回到家中,妈妈烧了我想了好久的酸菜鱼,可我无心品尝,一心想着单词,妈妈发觉我的反常,问起,我只是说着没事。
今夜,注定无眠。
写完作业,已是十点多钟了,我望了望深邃的黑夜,几颗泛着惨白微光的星星眨巴着眼。我不甘,因为我曾为背单词努力过无数次,尝试过无数次,可都以失败告终。我不甘,我拿出英语书,盯着那密密麻麻、长长短短的单词,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边拿出草稿纸,用笔在纸上反复写,一边默念着,无需介意一切,至少我正在努力尝试。
“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