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性饮料不宜经常来一瓶红网

运动、熬夜、加班,来瓶功能性饮料?这些以醒脑提神、补充精力为卖点的饮料,真的可以提神抗疲劳?里面含有多少咖啡因?喝了会胖吗?

近日,由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指导,深圳市福田区消费者委员会联合深圳市宝安区消费者委员会对10款功能性饮料进行了比较试验,发现10款样品咖啡因含量均在健康成人的每日安全摄入量的范围内,但平均含糖量却高于奶茶饮品,最高一款含糖量约等于16块方糖。(9月8日《中国消费者报》)

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疲惫感,功能性饮料逐渐作为学习工作中的必备“伴侣”,在短时间内带来活力满满的精气神,但功能性饮料一般含有大量糖分和咖啡因,只适应体力损耗较大的运动员、易疲劳者等特定人群营养需要,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更不可随时随地饮用。消费者要根据自身需要和健康状况,看清成分表谨慎选择,遵循“适时适量”原则。以为自己累了困了,为保持体力、精力就来一瓶,甚至贪杯痛饮,显然是认知误区。

从专业角度来讲,功能性饮料虽然不是毒物,长期饮用却非但起不到保健功效,还可能适得其反,轻则抑制摄食中枢,影响食物消化与吸收,加重自我调节的负担,重则造成肥胖、营养比例失调,使血糖等指标快速飙升,抑或诱发心律不齐、抽搐和肾脏衰竭等病征。

青少年正成为功能饮料的最大消费者,这些饮料长期被用作消除疲劳、提高身体和认知能力的保健品进行销售,或扩大功效范围、超出批准的保健功能,或扩大适宜人群,让本不宜饮用的人饮用,有误导消费者之嫌,可能导致后者忽视饮料的潜在危害,进而影响身体发育和健康;当前《中国软饮料分类标准》中尚无功能性饮料这一分类,与其类似的是特殊用途饮料,但亦缺乏具体行业标准,对此方面的重视及出手刻不容缓。

说到底,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不要盲目相信功能饮料的“神奇功效”,功能饮料只能作为临时应急补给,不能代替水。家长要引导孩子注意均衡饮食,树立健康饮水的观念,认识到最好的饮品就是白开水,对功能性饮料尽量做到“不看、不买、不喝”;监管部门则应尽快将功能性饮料纳入监管视线,制定和执行相关行业标准,对功能饮料的适宜人群和食用方法作出严格规定,并敦促企业在产品显著位置标注“适合某类人群”“某类人群不宜”字样,摆脱片面夸大宣传,提高自身觉悟和社会责任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3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