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8月7日14时54分将迎来“立秋”节气,意味着夏尽秋来,金风渐至。
立秋过后,就会有不少人会发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一系列恼人的症状开始时不时“骚扰”自己一番,这些现象就是典型的“秋燥”。所以在立秋时节补水就尤为重要,那我们该做到如何正确补水呢?
注意“三喝”“三不喝”
1、喝“低钠水”、不喝“淡盐水”
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人体缺少水分,古代人对付秋燥有“朝朝盐水”的说法,意思就是说早起喝点盐水,这样既能补充水分,又能防止便秘,但是这样做其实是不利于保健的,有时候甚至是很危险的。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钠一般不会缺乏,按照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人体的钠还可能会超标,摄入过量的钠有可能导致或加重高血压,肾炎等疾病。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再来喝淡盐水来加重人体的负担。
最好的选择是喝“低钠水”,我们平日生活中摄入的钠,90%来自食物,10%来自饮用水,很多人没有注意饮用水中的钠含量,钠离子是矿泉水中主要离子之一,其中钠离子含量低于20mg/l的矿泉水则归为“低钠矿泉水”。在秋天,我们最好选择“低钠”的瓶装饮用水,既补充水分,又能助力身体减盐。
低钠水2、喝“蜂蜜水”,不喝“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总是会吸引很多人,不管是在天气凉爽的时候,还是在天气热的时候,它都是人们的钟爱饮料。但碳酸饮料,它一点好处也没有,尤其是里面的糖份,一个低糖的碳酸型饮料,里面就有4块左右的方糖。大量的糖分,不仅容易增加血液的粘稠度,还容易影响血管跟心脏的负担。
如果你真的想喝点“甜味水”,那不如去喝点蜂蜜水吧,立秋后,喝蜂蜜水有润肺祛燥的功效,并且能滋润皮肤美容养颜,但是要谨记糖尿病患者和婴幼儿不宜喝。
3、喝”常温水“,不喝”太热的水“
什么食物趁热吃,什么水趁热喝,成了我国人一直以来的习俗。但在过去也有这样的一句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既然热的豆腐会烫嘴需要待会吃,水也是如此。
即使是天气凉了之后,热水也不能在温度很高的时候喝。在相关的研究上已经证实,经常喝过热的水容易烫伤食道,甚至是食道癌的概率。另外,大量的热水进入肚子内,因为温度高还容易刺激血管,让血管出现扩张的危险,对心脏也是不利的。
但是太凉的水也不能喝,立秋不喝凉水,到了冬天才不容易咳嗽,这种说法在传统中医典籍中有迹可循,《黄帝内经》中就有一句”秋伤于湿,冬必咳嗽“,这个禁忌的意思其实是说,秋天到了,人们应该不再吃寒湿之物,免得伤了脾,脾湿则生痰湿,从而引起咳嗽。所以我们还是喝些常温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