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荐读文坛巨匠们的B面,能把人笑裂

中药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al/140304/4347857.html

前段时间,作家莫言在社交平台晒出了一段戴着墨镜“飙”收割机的视频,并配文“再次体验了开收割机的快乐”。有网友调侃:“有朝一日居然能看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飙收割机,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莫言   

年9月2日

“今天才更深切地感到考试的无聊。一些放屁胡诌的讲义硬要我们记!”

年3月13日

“没作什么有意义的事——xx,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xxx什么东西?”   

老师他要吐槽:

年9月21日

“我以为老叶(叶公超)不上班,他却去了,我没去,不知放了些什么屁。” 

年10月28日

“早晨连上两班吴可读的课,真正要命已极,吴可读怎么能从Oxfod毕业呢,真笑天下之大话。” 

年3月17日

“心里老想着昨天晚上叶公超对我的态度——xx,只要老子写出好文章来,怕什么鸟?”   

同窗他也要吐槽:

年10月23日   

“我的同屋陈兆祊君,这朋友我真不能交——没热情,没思想,死木头一块,没有生命力,丝毫也没有。吕宝东更是混蛋一个,没人味。”   

年3月2日

“今天早晨我有个顶不高兴的事——施闳诰什么东西,随便乱翻我的稿纸。我的一九三四年的《新梦》,他竟然毫不知耻地看起来,真正岂有此理!” 

稿子没登吐槽:

年9月11日

“今天晨间天空又下起雨来。我冒雨到图书馆去看报,我的稿子还没登出,xx。”

年9月19日

“我译的《Faust传说》,听说是今天给登出来,但是没有,真不痛快。” 

连屁股痛都要吐槽:

年9月23日

“早晨只是上班,坐得腚都痛了。”

网友们纷纷调侃,原来大师也会和普通人一样,喜怒哀乐,具是鲜活。

4

钱锺书

热衷帮猫打架的“铲屎官”

如此反差的文坛大家,当然不止季羡林一位,与他齐名的清华校友钱锺书便有个无厘头的癖好——热衷帮猫打架。

若被季羡林知道了,他可能会在日记中这样写:“早晨连着两次看到钱锺书帮猫打架,真正要命已极,此人怎么能从清华毕业呢,真笑天下之大话。”

当时,钱锺书和妻子养了一只名叫“花花儿”的猫,他对这只猫非常宠爱,猫也颇有点恃宠生娇的意思。杨绛曾在散文《花花儿》中写,猫闹着出去玩时,一般总找最依顺它的钱锺书,要他开门。

钱锺书杨绛的隔壁住着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林徽因也养了一只猫,叫“爱的焦点”。这只猫仗着身体强壮,经常单方面殴打“花花儿”,这下钱锺书可来气了。他特意准备了一根长竹竿,终日虎视眈眈,一旦发现战况,钻出被窝也要去帮“花花儿”打架。

关于这件事,杨绛在《我们仨》当中是这样描述的:“我们在清华养过一只很聪明的猫。锺书说它有灵性,特别宝贝。猫儿长大了,半夜和别的猫儿打架。锺书特备长竹竿一枝,倚在门口,不管多冷的天,听见猫儿叫闹,就急忙从热被窝里出来,拿了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儿打架。”

妻子杨绛经常劝他说“打猫也要看主人”,钱锺书则不以为然。他不仅身体力行帮“花花儿”打架,还写了一篇叫《猫》的作品来找回场子,其中有一句俏皮话是:“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

5鲁迅

嗜糖如命的忠实“甜党”以上的几位文坛大家都是语文试卷上的常客,不过大家最熟悉的还得是那位写《社戏》《狂人日记》《纪念刘和珍君》的迅哥儿。

都说文科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而谁能想到,那位在课本上横眉冷目的鲁迅先生,私下里却是个爱吃小饼干的“甜党”呢?

据记载,鲁迅非常爱吃甜食,从奶油蛋糕金鸡饼,到日本羊羹沙琪玛,他还特意写过一篇《零食》来盘点上海的小吃:“桂花白糖伦教糕,猪油白糖莲心粥,虾肉馄饨面,芝麻香蕉,南洋芒果,西路蜜橘,瓜子大王,还有蜜饯,橄榄,等等。”

关于他的嗜甜,有一段轶事。学生给他送来治疗口疮的柿霜“方糖”,他吃了一大半之后才知道这是药用品,遂把剩余的收起来。到了半夜没忍住,爬起来又吃了一大半,还颇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

也许护食是每个吃货刻在DNA里的属性。爱吃的点心总是被拿出来招待客人,让鲁迅肉痛,他灵机一动,用花生代替点心,还将其命名为“花生政策”:“我时常有点心,有客来便请他吃点心……往往吃得很彻底,一个不留,我自己倒反有‘向隅’之感。如果想吃,又须出去买来。于是很有戒心了,只得改变方针,有万不得已时,则以落花生代之。”

想来如果生在今日,鲁迅先生肯定是每年网络“甜咸大战”中,甜党一方承诺不率先使用的“秘密武器”。不过这秘密武器也有弱点——甜食虽好,多吃伤牙。

鲁迅一生中有23年的看牙史,和牙医密切交流75次,但看完牙后,他又会悄悄买甜食安慰自己。因此在49岁时,硕果仅存的5枚牙齿也因病坏而拔掉了。

这样一个“任性”的老小孩,让人忍俊不禁,也让人难以联想到教科书上那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冷硬斗士形象。

张岱曾在《陶庵梦忆》中写道:“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的确,过去课本上给我们呈现的文坛巨匠们形象虽然“高大全”,但也有点将将“羽化而登仙”的距离感。让读者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挖掘他们更生活化、更有血有肉的一面,不失为一种品鉴作品的别样视角。

那么,这些不完美,会将已功成名就的大师们拉下“神坛”吗?

《清华园日记》面临出版时,出版方曾询问季羡林,要不要删改其中一些过于“放飞自我”的词句。季羡林坦然回答:“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

真实的力量,远远大于完美的力量。

来源:瞭望智库、中国新闻网

(声明:“法治中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6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